春节以来,国内平板玻璃现货市场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化走势。华北、东北市场价格缓慢爬坡,其中,沙河玻璃从960元/吨一路涨到现在的1070元/吨;东北的本溪迎新也从1040元/吨附近上涨至1100元/吨上方,而同期南方市场却一反常态。虽然理论上讲,华中、华南等地的春季建筑市场启动早于北方,对平板玻璃的需求增加,有利于玻璃价格上涨,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南方市场,需求增加的利好被产能提升带来的市场效应所覆盖,近两个多月南方玻璃市场价格平均下滑50元/吨左右,与传统季节性走势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玻璃市场之所以呈现北强南弱格局,除了北方市场本地的玻璃深加工产业链发展良好,对原片玻璃的消化有较大的贡献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产能方面的调整好于南方。在2016年以来冷修的10条生产线中,4条来自于河北,3条来自于山东,这些生产线投产时间基本在2010年之前。冷修条数的增加,缓解了玻璃的供需矛盾。而同期冷修复产的生产线中,南方市场居多。此外,今年华中地区还新增了武汉长利洪湖一线和醴陵旗滨五线等2条生产线,累计日熔化量在1700吨。一增一减的产能供给造成区域内玻璃价格走势出现差异。
从需求方面来看,南方梅雨季节的临近,对于平板玻璃的存储不利,华中、华南地区玻璃出库还将受阻。南方的旺季行情要在三季度之后开启,在此之前南方玻璃价格走势堪忧。而北方市场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小,价格走高刺激贸易商补货,后期走势将继续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