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在国内玻璃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西南地区浮法玻璃价格率先触底回弹,在已掀起两轮涨势之后,第三轮价格提涨似乎即将到来。那么西南玻璃是如何在国内市场一片跌势中独独上涨,价格走高后又能否成功站稳,一反颓势呢?让我们把目光放到我国的西南地区,且看这片相对封闭的市场是如何应对价格危机的。
整体产能有增无减,价格回调迫在眉睫
进入2015年以来,西南地区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2条,共计新增产能1900吨/日,无冷修、停产生产线,整体来看,四川地区已集中了西南近70%的产能。而另一方面,重庆渝琥、宜宾环球威利斯、毕节明钧等企业2015年内仍有近3000吨/日的产能等待点火释放。卓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西南地区的产能过度集中问题将更为突出,若无其他有效措施缓解供需矛盾,西南或将面临成为另一个低价 沙河 的窘境。
事实上,西南地区在运输条件、需求市场方面都远不及沙河有利,本地玻璃流出困难,然外地玻璃时有流入。因此,虽然西南地区在产产能不足全国浮法玻璃总产能的8%,但产能盲目扩张带来的负面效应却十分明显。2015年以来,西南地区玻璃价格一路下滑,个别企业甚至在6月份跌破1000元/吨,整体实际成交价格徘徊在54元/重量箱左右。作为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的浮法玻璃企业,此时的价格显然难以继续支撑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价格回调迫在眉睫。
团结一致,小步快跑拉升价格
随着资金、成本压力加大,四川企业调价决心不断坚定,终于在7月份展开攻势,信义、台玻、南玻等四川主要玻璃企业于9日左右协同调涨价格,并在7月中旬迅速掀起第二轮涨价。此番涨价行动迅速、方向一致,虽然整体市场需求方面仍未见明显改善,企业走货仍显不温不火,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起到了绝对的止跌作用。相对于同期华南、华中市场 跌跌不休 ,西南地区能够停住跌势、 小步快跑 提涨价格,已实属难得。
在此次企业协同提振市场过程中,相对封闭的市场反而成为了促成行动成功的重要条件。由于西南玻璃此前的低位价格,外地货源流入不断减少,使得四川当地玻璃企业能够心无旁骛的团结当地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达成较为统一的提涨计划。
因地制宜,其他市场突破困境仍需探索
我们认为,西南地区的这种协同调涨战略需要一致的内部动作、稳定的外部条件协调才能达成,在其他地区达成仍有一定难度。以华南地区为例,一方面,除当地少数龙头企业,中小型玻璃生产企业占半数以上,产销情况参差不齐,在战略调整上恐难一致;另一方面,临港便利的交通区位导致国内、外货源流入较多,外部环境对当地有较大干扰。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自为战的策略调整显然已不适应当前现状,甚至导致竞相压价的恶劣市场环境。在当今国内玻璃行业一片弱势的局面下,各地市场的境况各有不同,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调整方案,化劣势为优势,积极应对才是正确方向。企业更应团结一致,切勿倒在黎明前的黑暗。